52岁的魏森清。是长白山森工集团大兴沟林业有限公司资源开发管理处的副处长。在创业这条道路上,洒下了艰辛的汗水,用勤劳和智慧编织了人生美好的蓝图。他先后养过猪、獭兔和七彩山鸡,种植过山葡萄和五味子,经营过冷榨豆油坊,承包过红松果林,培植过地栽木耳。在企业转型发展活动中,积极探索投身到绿化苗木培育和中草药试验种植中,寻找适合职工新的致富出路,被大家誉为“转型发展致富弄潮人”。
1994年是他最痛苦的时候。母亲由于突发脑出血住进医院,高额的治疗费用花去了家中所有的积蓄。母亲康复出院后,他重新振奋起精神,东拼西凑借了300元购买了两头仔猪,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路程。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,两头猪卖了1800多元,还清借款,用余下来的钱买了6头小猪和饲料,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起了育肥猪产业。在这期间,他每天起早贪黑,吃住在养猪场里,尽心尽力侍弄好这些猪,就盼着把它们喂得更肥壮一些,能卖个好价钱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4年后,他饲养的育肥猪存栏量达到了150头,每年出栏50头,母猪存栏6头,年产仔猪100多头,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,通过发展育肥猪使他尝到了创业带来的甜头,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勇气和信心。
1999年,一次偶然机会,魏森清在中央电视台看到饲养七彩山鸡致富的报道,心中就萌生发展七彩山鸡养殖的梦想。七彩山鸡是珍禽品种中养殖最简单、管理最简便、抗病力最强、市场销路最大,是集肉用、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,被誉为“野味之王”、“动物人参”。说干就干,当年春季,他从吉林左家特产研究所引进了100只鸡雏,购置了自动孵化器,开始饲养山鸡。就这样,在干中学、学中干,鸡生蛋、蛋生鸡,经过2年的发展,建起了一个小型特种养殖场,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,成了远近闻名的山鸡养殖土专家,慕名而来参观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,他从来都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来访者,还为困难职工叶文祥无偿提供种蛋和鸡雏,先后帮助3名职工办起了养殖场。
2008年公司号召职工发展五味子和山葡萄项目,并且制订了十分优惠的帮扶政策,但是仍有大部分职工持观望态度。他带头种植了0.8公顷的山葡萄,还带动自己科室的同志也积极参与开发五味子和山葡萄的种植。同时他还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学习五味子和山葡萄的种植、管理技术,成为了行家里手。这一年他又投资30多万元陆续建起了冷榨豆油加工厂、购置了一台农用拖拉机,还承包了30公顷人工红松果林和1300多公顷天然红松果林。
2009年,他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发现地栽木耳产业投资少、见效快,发展前景广阔。为了学习地栽木耳培植技术,他特地到黑龙江省某地栽木耳种植户,帮助种植户干活,借机学习制菌和管理技术。经过刻苦钻研和学习,他掌握了地栽木耳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。当年,培植了2万袋地栽木耳,在制作二级菌,接种三级菌,道道工序严格把关下,获得了可观的效益。尝到甜头的他开始扩大生产规模,把猪舍和鸡舍改建成了地栽木耳菌加工厂,购买了制菌设备。现在依靠地栽木耳和出租灭菌锅炉一项,每年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。
为了提高木耳的单产产量和质量,他利用休息日去外地考察、学习。回来便潜心研究。经过多次调研和试验,终于成功探索出一项木耳菌春耳秋管,秋耳春管的新技术,并无偿把技术推广到种植户中。通过春耳秋管,秋耳春管技术,使每个菌袋多产1-2钱木耳,按市场价每斤20元计算,每个菌袋产值多增加2-4毛钱,仅此一项,种植户平均增加收入1-2万元。
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创业富裕之后,他没有忘记职工群众,有想跟着一起干的职工,他毫无保留的把技术传授给大家,为他们打气、鼓劲。对于家庭困难的职工,魏森清还无偿借给他们菌房和高压灭菌锅等制菌设备使用,领着他们一起干。王铁军是公司买断职工,妻子没有固定工作,生活十分困难,他主动联系,把自己做好的1万袋木耳菌赊给他,还对他们说“你们先种着,等挣了钱再把本钱还给我就行。”困难职工贾永芳夫妇想种点木耳挣点钱,可苦于手里没有创业资金,我主动借给他2万元钱,还帮助他建了60平方米的菌房,并在地栽木耳培植期间定期到他家进行技术指导。邻居单磊想扩大地栽木耳生产规模,但是缺乏资金,二话没说就借给他4万元,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。在他的帮助下,周边的地栽木耳种植户之间经常相互借用和窜用设备,这样就降低了成本,提高了效率,达到了共同致富的目的。种植户们都暗暗竖起拇指,从心里感谢这位朴实的老大哥的帮助。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,他笑着回答说:“能帮就帮,能带就带,我一家富不算富,大家富了才算富。” 二十年来帮扶十几名困难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。
面对全面停伐这一新挑战,他又开始研究新思路、开发新产品。今年,投资培育了2000株云杉和8000株椴树,并试种了赤芍、苍术、轮叶黄精和白鲜皮,继续示范和带动职工群众投身转型发展的创业热潮中······(郭景奎)